導讀:《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實施分散燃煤、集中供熱鍋爐和自備電廠小燃煤機組的清潔能源替代,壓減化工和鋼鐵行業用煤,合理控制發電用煤。完成燃煤機組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和燃氣電廠低氮燃燒及脫硝改造。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25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在2.5億噸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率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減緩和適應并重,進一步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努力盡早實現碳排放峰值。加大力度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光伏和風電等低碳清潔能源,嚴格實施重點單位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確保煤炭消費總量明顯下降。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前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個百年目標。上海“十三五”規劃既要為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重大貢獻,又要為上海未來長遠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以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使規劃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發展規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是指導上海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行動綱領。
一、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上海是2400多萬市民的家園,美麗城市、美好生活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上海承擔著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國家戰略,肩負著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承載著促進社會公平、提高生活質量的百姓期盼。“十三五”規劃凝聚著各方智慧,實現規劃藍圖需要每一位市民俯身耕耘。
1、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各種風險挑戰變化交織,上海從國家大局出發謀劃自身發展,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堅持以改革創新統領全局,加大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力度,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新提升,上海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經濟在轉型升級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2015年達到2.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7%。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終消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60%。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9%左右。城市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7%。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步啟程。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堅持先行先試,聚焦制度創新,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樹立了新標桿。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國資國企改革、教育綜合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文化體制改革等取得突破。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資實到金額820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近1.8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535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30家;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600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4倍。
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全面增強。“四個中心”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金融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上線運行,“滬港通”、跨境ETF啟動實施,上海金融市場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達到18%左右;上海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占全國的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達30%,鋼鐵、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上海價格”加快形成;上海港國際集裝箱吞吐量保持世界,上海機場貨郵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三、國際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機場的三分之一以上;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明顯增強。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服務功能不斷強化,服務全國能力進一步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深入推進節能低碳發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完成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除塵、中小燃煤鍋爐替代等工程,全面完成黃標車淘汰,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大力推進污水廠網建設和污染源截污納管,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超過90%。建成青草沙和東風西沙水源地,形成兩江并舉、多源互補的水源供應格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7.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增強。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統一,養老金、低生活保障等待遇標準持續提高,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強基層建設,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均等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居民收入增長快于人均生產總值增長,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2962元和23205元,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五年勇于實踐、不懈奮斗,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為上海未來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2、未來五年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步入新階段,上海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
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內依然存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突破,經濟全球化發展出現新動向,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正經歷重大變革,綠色低碳和包容增長成為共識,全球城市群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圍繞市場、科技、資源、文化、人才和國際規則影響力的競爭更趨白熱化。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未來發展,將成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上海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攻堅期。“十三五”時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沖刺階段,也是創新轉型的攻堅期。上海要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把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繼續深度融合的機遇,在全面參與國際科技經濟合作與競爭中加快“四個中心”建設。要著眼于為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全面落實國家戰略,轉換發展動力,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發展水平。要把握重要改革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率先探索的機遇,走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同時,要著力解決好制約上海發展的明顯短板和突出問題,主要是:人口總量和結構性矛盾凸顯,老齡化程度加劇,高層次人才比重偏低;資源環境底線約束更加趨緊,生態環境質量與市民期盼有較大差距;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增多,科技創新能力和活力明顯不足,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亟需提高;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需進一步優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壓力日漸加大;城鄉發展差距依然明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較重,醫療、教育、交通、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瓶頸凸顯;城市發展的軟環境仍待改善,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需要提高,國際化、市場化和法治化水平需進一步提升。
面對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深刻變化,上海加快推進創新轉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必須主動適應新常態、深刻把握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改革中釋放制度新紅利,在開放中激發改革新動力,在創新中打造發展新引擎,在轉型中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