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 年) 》指出,“十三五”期間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以發展清潔低碳能源為主攻方向, 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加強煤炭分質分級、清潔化利用,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鼓勵建設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工程。合理控制煤炭消費,鼓勵實 施環保煤粉鍋爐替代、清潔型煤替代散煤和電能替代燃煤工 程。加強車用充電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能源保障工程建設:巨野煤炭基地開發;青島 LNG 二期、煙臺、日照 LNG 項目;大唐東營、華能萊蕪、華電萊州、國電博興、國華壽光、 國電費縣、華電定陶、大唐鄆城、華潤菏澤二期、大唐莒南、華電齊 河、泰安東平、國電新泰等百萬千瓦級,華潤微山湖、華能八角、百 年電力、華能祥光、華電十里泉、國電高密、國電菏澤等 60 萬千瓦 級和八一熱電、田陳富源、菏澤趙樓、莒縣浩宇、郯化熱電等30萬千瓦級煤電項目;華信日照石油儲備項目;海陽、榮成核電項目; 濟寧、棗莊、菏澤、泰安等煤炭塌陷地光伏示范工程;泰安二期、文 登、費縣、萊蕪、濰坊、棗莊等抽水蓄能電站等。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中共山東省委關于制定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指導,山東省人民政府在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出《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 年) 》 。《綱要》充分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發展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從山東實際出發,全面闡述了山東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奮斗目標、重點任務和重要舉措,是齊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
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順利完成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基礎的關鍵五年。必須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推動實現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
章 “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山東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面對國內外環境復雜變化和諸多挑戰,全省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及歷次全會精神,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提升發展標桿、提升工作標準、提升精神境界,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有效應對新舊動力轉換帶來的壓力和發展轉型帶來的挑戰,勝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保持穩定增長,年均增長 9.4%,2015 年達到 63002.3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 6 千美元增加到1 萬美元。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 5529 億元,年均增長 1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 17.8%和 13.7%。
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三次產業比例持續優化,2015年達到 7.9:46.8:45.3。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總產量 942.5 億斤,實現“十三連增”。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 32%。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成為吸引投資和吸納就業的主體。創新驅動能力增強,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海洋經濟、主體功能區等一批試點進展順利。
區域城鄉協調融合發展。全省“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格局優化完善。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全國第 9 個新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成為全國第 2 個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沂蒙革命老區獲批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有關政策。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率年均提高 1.46個百分點。縣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20 億元的縣(市、區)達到 72 個。對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幫扶貴州、重慶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加快建設“三橫三縱”綜合交通網,高速公路、鐵路營業里程均達到 5300 公里以上,沿海港口吞吐量約 13 億噸,民用運輸機場達到 9 個。加強能源體系建設,“外電入魯”三條大通道啟動建設,全省電力裝機近 1 億千瓦。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膠東調水主體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全省“T”型現代骨干水網初步形成,在全國率先完成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力弘揚,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鄉鎮(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由61%提高到 99.2%。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7%,達到 2370 億元。 4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教育、醫療、體育、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 7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 8.0%、 10.1%,基本實現“兩個同步”,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收入比為 2.44:1。累計城鎮新增就業 594 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665 萬人。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快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國企改革邁出新步伐。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扎實推進。規范透明的預算制度基本建立。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順利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并軌。住房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教育、醫療、金融、投融資等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魯港、魯臺交流合作成果豐碩。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納入中韓自貿協定。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永久性會址落戶青島。率先創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對外投資合作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 2015 年進出口總額達到 2417.5 億美元,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 691 億美元。
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進一步強化主體功能區理念, 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建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生態補償制度,污染物平均濃度逐步下降。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連續取得好成績。森林、濕地與生態修復工作不斷強化。
民主法治建設開啟新征程。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人民民主不斷強化,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雙擁共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依法治省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司法體制改革穩步實施。平安山東建設深入開展,社區服務功能持續增強,社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