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電力網了解到,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下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為綱要全文: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年—2020年)規劃綱要,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自治區黨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自治區黨委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今后五年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區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
相關新聞:內蒙古十三五規劃:有序推進呼倫貝爾、錫林郭勒、鄂爾多斯三大煤電基地大型坑口燃煤電站群建設(全文)
章 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攻堅期,是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機遇期,是縮小差距、追趕發展的關鍵期,必須抓住“十三五”發展的有利因素,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奮力推進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建設,確保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節 “十二五”發展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改革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形勢和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任務,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預期目標,奪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勝利,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到“十二五”末,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11.8億元,年均增長9.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805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373.7億元,年均增長19.4%;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79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9倍,年均增長22.9%;科技創新對產業轉型的支撐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9%。
——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三次產業比重由2010年的9∶49∶42調整到8.2∶47.4∶44.4。“一優三高”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6.3%,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2%,輕工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提高到17.9%;電力裝機增長116%,建成了寧東至山東±600KV直流輸電工程,正在建設寧東至浙江±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能源裝機占電力裝機的比重達到36%,被列為全國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新型煤化工產能增加2.9倍,寧東成為全國大的煤制烯烴生產基地,正在建設的400萬噸煤制油將成為世界大的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服務業就業比重達到36%。民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非公經濟比重達到47%。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區鐵路通車里程達到1131公里,鐵路網密度達到1.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27公里,改造國省道12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公路密度提高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開通了61條國內航線和10條國際與地區航線,初步形成連接全國大中城市和部分國際都市的航空網絡,旅客吞吐量達到539萬人次。建設了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9億立方米/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30萬畝,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8,水利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全省域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優化了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沿黃城市帶和山區大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大銀川都市區和石嘴山、中衛、固原三個副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濱河新區、固原西南城區建設全面鋪開,400公里濱河大道全線貫通;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八大工程”,累計改造危窯危房28.7萬戶,建成新村365個,綜合整治舊村1880個,建設改造小城鎮75個,實現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進村主干道硬化率、農村自來水入戶率、垃圾集中收集率均達到80%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2%,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堅持全面封山禁牧,實施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685萬畝,治理沙化土地250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3%。啟動實施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節能降耗和寧東基地環境保護4個行動計劃,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成為全國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區。
——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率先在西部地區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成西部大的職業教育園區,營養改善計劃“寧夏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教育綜合指數居西部前列。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每千人口床位數達到4.7張,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6%,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文化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創作生產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建成了寧夏大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直播衛星“戶戶通”、農村電影放映無盲點、公共文化場所全免費、農民健身工程全覆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民族團結、宗教和順成為寧夏靚麗名片。
——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堅持實施民生計劃,每年為民辦30件實事,地方財政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比重達到70%以上。實施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解決了139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43.24萬套,搬遷安置生態移民32.9萬人,減少貧困人口43.37萬人。率先在全國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省級統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經驗在全國推廣,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國前列,實現全區社保“一卡通”。5年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86元和9119元,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2.2%,人民生活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深化行政審批管理體制、商事制度改革,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00多項,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銀川綜合保稅區建成運營,中阿博覽會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與38個國家的51個地方政府建立國際友城關系,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在3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0.5%,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
專欄1 “十二五”規劃主要指標實現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