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電力網了解到,近日伊春市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詳情如下:
伊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五年來,我市有效應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努力克服經濟社會轉型各種困難,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加快發展為核心,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興市”戰略,穩增長、保生態、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發展。
一、“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十二五”末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8.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0413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7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末期增長18.2%、21.9%、90.6%;全市公共財政收入實現14.2億元,比“十一五”末期增長7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84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01元,比2010年分別增加9330元和5342元。
生態優勢不斷鞏固。深入實施天保工程二期,在國有林區率先全面停止森林采伐。實施了大規模的林場(所)撤并和生態移民工程。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83.9%提高到84.4%,林木總蓄積由2.56億立方米提高到2.92億立方米。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呈現恢復性增長。環境質量持續優化,首批跨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行列,并被確定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生態產業建設步伐加快。推動建設省市級以上重大產業項目96個,總投資223億元。亞洲大的鹿鳴鉬礦建成投產;鐵力、翠巒園區、嘉蔭對俄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產業園區加速推進;光明家具成為全國實木家具網上銷售的典范;“紅藍黑黃+林藥+林畜”六條產業鏈漸成規模;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晉升國家5A級景區。“鋼木結構”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23.4%降至4.4%,生態旅游業和森林食品業占比分別上升5.7和5.2個百分點。“互聯網+”等新業態和電商企業快速涌現。
改革開放有序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開始啟動;經濟領域改革穩步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伊春紅松國家公園被確定為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
城市功能和品位大幅提升。鐵金、浩南公路建成通車,“三縱兩橫”公路網全面升級。華能熱電“雙投”并網,新建垃圾和污水修理廠24個,“三供兩治”能力全面提升。以“創文”和承辦省運會、森博會等“三件大事”為牽動,八大體育場館和匯源國際會展中心、水上公園、比羅比詹廣場等一批高品位公園廣場建成投用,綠色伊春形象全面展示。
民生社會事業顯著加強。組織實施了伊春歷史上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67萬林區群眾告別棚戶區,人均住房面積增長了近1倍。大集體、五七工、小知青等歷史遺留問題陸續解決,森工企業社會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林業職工年均工資由2010年的12684元提升到31524元,增長1.5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翻了一番。在停伐木材收入“清零”情況下,五年累計民生投入312億元,歷史欠賬和短板逐步得到補齊,連續兩屆蟬聯“中國幸福城市”殊榮。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在全省獲得了國家“長安杯”。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探索停伐后林區轉型新路的時期,我市科學把握發展趨勢,自覺遵循發展規律,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林區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思路日益完善,為“十三五”時期加快林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指引了方向。
表1 “十二五”時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表